今天,跟大家分享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最精彩的“荆轲刺秦王”,别看这是个中国人都听过的故事,其实通读原文的人不多,深入思考的就更少。
第一章 荆轲其人
【翻译】荆轲,是卫国人,其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徙到卫国。卫国人叫他庆卿,而到燕国之后,燕国人都叫他荆卿。
【翻译】荆轲喜欢读书和击剑,曾以法家学说游说卫元君,但未被重用。后来,秦国讨伐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解读】荆轲是个读书人,不是一介武夫,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希望自己的学识能被君王所用。后来成为刺客,纯属阴差阳错、形势所逼。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翻译】荆轲曾游历路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他于是逃离了现场。
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彼此见解有冲突,我用眼睛瞪了他;去找找看吧,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去寻找的人问荆轲的房东,得知荆轲已经驾车离开了榆次。听到手下的回报,盖聂说:“果然是这样,他一定会离开,因为我瞪了他。”
荆轲游历到邯郸,他与鲁句践玩六博(双六)时,两人为抢棋道发生争执,他遭到鲁句践的叱责后默然离去,再也没有回来。
【解读】胆小怕事的荆轲,和咸阳宫那个泰然自若的荆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点像韩信,平时不愿意冒一点险,哪怕是受胯下之辱也在所不惜。韩信知道,自己的才学有大用,不能因小失大。我想,荆轲也可能是这样想的,他希望能被君王重用,施展平生所学,不想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丢了性命。
【翻译】荆轲到燕国后,跟一个杀狗的屠夫以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十分投缘。荆轲喜欢喝酒,每天在集市上与屠夫和高渐离一起喝酒,喝到兴头上,在高渐离击筑伴奏下,荆轲放声高歌,泪水流下来,压抑的感情终于迸发。
他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结交的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名士。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解读】荆轲,怀才不遇,至今没有君王重用他。
第二章 燕丹问计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铙,右陇、蜀之山,左关、郩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翻译】没过多久,恰好遇到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丹逃回燕国。
燕太子丹在邯郸做质子时,秦王嬴政也在赵国,他们常一起玩耍。嬴政回国做秦王后,燕丹又去秦国做质子。但秦王并没有因以前的交情而善待燕丹,所以燕丹心生怨恨。他逃回燕国后,就开始谋划向秦王复仇,奈何燕国弱小,力不能及。
后来,秦国四处出兵,侵占各诸侯的土地,眼看着就快打到燕国。燕国君臣惶惶不可终日,担心秦兵的到来。
太子丹也很担心,于是和太傅鞠武商量对策。鞠武说:“秦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超级大国,你怎么能因为个人恩怨而激怒它呢?”
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办呢?”鞠武说:“我暂时也没什么办法,还是从长计议吧。”
【解读】太子丹肯定跟鞠武表露了刺秦的想法,而鞠武明确表示反对。其实,从一开始,太子丹谋划刺秦的动机就不纯,表面讲的是国家大义,心里想的却是与秦王嬴政的私怨。
就结果来说,也正因为刺秦的举动,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迺可图也。”
太子曰:“太傅之计,矿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
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翻译】之后不久,樊於期将军因得罪秦王,逃亡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下来。
鞠武劝谏道:“我们一直担心秦国来攻打,怎么还能收留樊将军呢?这不是给人口实吗?赶紧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不要给秦国以出兵的借口。另外,还要派使者与各诸侯国联络,和匈奴单于媾和,组成反秦联盟,共同对付秦国。”
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策要想实现,是旷日持久的事,让人感到烦闷焦躁,我等不了那么久。而且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投奔于我,从道义上讲,我也应该舍命相护。请您还是考虑下其他办法吧!”
鞠武又劝说了一番,看太子丹听不进去,就向他推荐了田光。
【翻译】太子丹走上前迎接田光,倒退着为田光引路,接着又跪下为田光拂去座位上的灰尘。
田光坐定后,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行礼后,向田光请教:“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多加留意。”(避席,一种礼节。)
田光说:“我已经一把年纪,不再是年盛力壮的时候了。不敢轻言国事,不过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推荐给您。”
太子说:“还请先生帮忙引见,可以吗?”
田光说:“遵命。”说完,田光就站起身,快步走了出去。
太子把田光送到门口,告诫田光说:“我们今天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万万不可泄漏。”
田光俯身行礼,笑着说:“是。”
【翻译】田光弯着腰走去见荆轲,说:“我和你是好友,燕国都知道。现在太子丹想请我出山为国出力,可惜我年事已高,所以把你推荐给了太子丹。希望你能去见见太子。”
荆轲说:“遵命。”
田光又说:“我听说,年长的人做事,不能让其他人怀疑自己。今天太子丹告诫我不要泄漏谈话的内容,这是在怀疑我。而且,行事让人怀疑,也不是节侠所为。”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继续说道:“你快去拜见太子,顺便告诉太子田光已经死了,不会泄漏秘密。”
说完,田光就拔剑自刎。
【解读】前文说过,别人瞪荆轲一眼,他都会赶紧跑路。这么惜命的人,怎么会接受刺秦的任务呢?
原因就在于田光,他叫荆轲去见太子,又不说是为了做什么。正为怀才不遇而难过的荆轲,听说田光把自己推荐给太子丹,心里肯定很高兴。如果直接说要他去刺秦,恐怕他不会去见太子丹,毕竟爱读书的荆轲,其志向应该不是为了只做个刺客。
另外,田光的自杀等于把荆轲的退路断了。如果荆轲拒绝刺秦,则好友田光的死,是多么的不值和可笑。哪怕为了报答田光的赏识,荆轲也不得不接受刺秦的任务。
未完待续......
------------------------------------------------------------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