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院

向高人学习,少走弯路
—— E学院

战争的艺术:兵贵神速 2021-02-16


《作战篇》


五事七计,有胜算了,准备打仗前,还要算要花费多少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要动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共十万士兵,还要向千里之外运输军粮,那么前方、后方的费用,外交使节的用度,作战器械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保养,每天都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运转。


驰车千驷:


《司马法》说,一辆战车,车上配备甲士三人,跟着步卒七十二人,跟后来的坦克战术差不多,步兵跟在战车后面。一辆战车,七十五人。所以,一千辆战车,就是七万五千人的部队。


革车千乘:


革车,就是辎重车。《司马法》说,一辆革车配十个炊事员,五个保管员,五个管养马的,五个管砍柴打水的,共二十五人。所以,一千辆革车是两万五千人。


因此,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给前线军队运送粮食,出发时10车粮食,只能给军队2车,因为去的路上就要吃光4车,回来路上又吃4车。在记载里,经常有运粮的车队在回程路上饿死的事情。


按照兵书的说法,千里之外运粮,叫“得二十人奉一人”,费20个人的口粮才能养一个士兵。这还仅仅是运粮这一项,士兵的盔甲、武器、战马等等都是钱。


这里主要讲的是,战争非常烧钱。


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用兵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耗损武器装备、挫伤军队的士气,攻城就会使军力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


对此,美国人应该深有体会。1961-1975年,美国人在越南打了十几年仗,先后派遣了250多万人到越南,其中超过54万人为地面部队,除了没有动用原子弹,什么高精尖武器都动用了。


但是美国不仅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反而是死了5.8万人,伤了10多万人,总共消耗弹药760万吨(相当于“二战”时消耗的三倍),耗费近3000亿美元,最后在席卷全国的反战浪潮压力之下不得不撤兵。


越战中,美国打赢了大多数战斗,但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武器装备耗损,军队士气挫伤,军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其他的诸侯就会乘机发起进攻,到那时候即使有再智谋的人,也没有办法挽回这样的局面了。所以,用兵作战只听说过老老实实的速决,没有见过弄巧的持久。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的解释有多种,核心思想就是速战速决,拖不起。


对“拙速”,曾国藩理解为“不疾而速”。


曾国藩说读书,很重要一条是每日坚持,不怕读的少,只要每日都读,踏踏实实积累,十年后你会超过大多数人,这叫不疾而速。最怕鼓起劲大干一场,过了劲又撂下不管。


人们对成事的最大误解是,想迅速找到某个秘诀,一个窍门或一个杀手锏。有人就算机缘巧合突然上去了,但根基太弱,迅速垮掉也是分分钟的事。


事实真相是,真正成事需要长期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产生质变,会发现原来渴求的目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日拱一卒,是做事最好的态度。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所带来的风险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可能产生的收益。


做任何事,先考虑失败了怎么办?


每一轮牛市冲进来的新人,都是只看到了赚钱效应,却没想过亏了怎么办。每当有人跑来跟我说,这个生意是必赚的,赶紧投点吧。我都会想,这种人,要么傻,看不到风险;要么坏,故意骗我。


做任何事前,当你想明白了风险,又可以承受,那就可以放手去干了。


经常我说突破买的时候,总有一些新读者会说,你这是追高啊,风险很大。其实,追高不是问题,只要有止损,我的最大亏损已经确定了,而且我愿意接受。那些凭主观感觉去买卖,亏损死扛,甚至还加仓的人,承受的风险才是最大的,他自己还浑然不知。


皖南事变时,毛给周发报说:“我们应估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性,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布置的出发点,而不是乐观情况作出发点。”


只有做好最坏的准备,你才能争取到最好的可能。这就是所谓“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秣不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


国家之所以会因为用兵而经济陷入困境,是由于远程运输。远程运输会使百官贵族陷入贫困。邻近军队集结的地方,物价必然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官贵族的财富枯竭。百官贵族的财富枯竭, 就会急于增加赋税。


役不再籍,就是一次征兵就解决问题,不要仗打了一半,人打没了,又回国征兵。


粮不三载,不三载,就是两载。去的时候带一次粮食,回来的时候再送一次粮食给军队路上吃。中间吃什么呢?因粮于敌,吃敌人的,攻破敌人的粮仓,就地解决粮草问题,就不用从国内运粮了。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军力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十室九空。百姓的财产要耗去十分之七;政府的财力,也会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盾、蔽橹以及运输用的壮牛、大车的征集补充,而损失掉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消耗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了二十钟;动用敌国的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了二十石。


为什么“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因为千里运粮,运粮的兵士路上要吃,拉车的牛也要吃。二十钟是运送一钟粮食到前线的成本,大部分要被路上吃掉。


战争是这样,投资也是如此。很多人犯的错误是,本来准备投入100万到股市,后来又反复“征兵”投入,打成了持久战,股票账户像个吸金的黑洞,只看到进,看不到出。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的第四章“到手的钱财”写道:“每当把一个成功的交易平仓了结的时候,总取出一半的利润,储存到保险箱里积蓄起来。投机者唯一能从华尔街赚到的钱,就是当投机者了结一笔成功的交易后从账户里提出来的现金。”


这就是因粮于敌,从市场中补充粮草,而不是从银行卡源源不断转进来填坑。好的投资策略,可以为你源源不断产生现金流,让你实现财务自由。


大家如果抓住了一波大趋势,止盈信号触发后,务必把一部分盈利转出,可以买成银行理财或债券基金,这样利润才能真正保住。如此抓住几波大行情,你的资产就会越滚越大。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激励部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用财物作奖励。


很多人做事无法坚持下来,是因为会有相当长的时间,没办法获得有信息量的反馈,不知道自己现在这种做法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


我做事的路径是:试错,反馈,修正,再反馈,再修正,慢慢就越做越好了。跟趋势策略一样,敢干,不怕输,不怕错,不断纠错。


比如自媒体,就是数据反馈型工作,我每天写的怎么样,其成果可以通过很客观的数据反馈出来。比如,阅读量多少,点赞多少,多少人新关注,打赏多少,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后台数据,我恐怕坚持不下来。


数据反馈的作用,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给你前进的动力。就像玩游戏,一个虚拟的道具,就能激励玩家通宵达旦。如果没有数据反馈,工作成果全靠主观感知,很容易滋生懒惰,慢慢就越做越差,最后干脆放弃。


一家公司里战斗力最强的是销售,因为他们是被数据反馈持续激励的一群人,他们偷不得半点懒。如果你起点低,没什么背景,最好选择数据激励型的工作,因为只要你的数据足够优秀,你就能被老板关注到,不会被埋没。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将缴获的战车换上我军的旗帜,混合编入我的战车行列。对于战俘,要善待他们,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谓越战胜敌人,我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为什么只“赏其先得者”?


前文说过,一辆战车,车上配备甲士三人,跟着步卒七十二人,总共是七十五人。十辆战车,就是七百五十人。要俘虏这七百五十人的战斗编制,我方投入至少上千人。这一千人如果全部封赏,就是滥赏无度,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国家也没那么多钱。


赏其先得者,就是夺得第一辆车的士卒,这样激励效果最好。


攻城也一样,在古代,最先登上城头最危险,功劳也最大,被称为“先登”,属于古代战功最大的三种之一。《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可见,一直以来先登的功劳,都是重赏的,甚至足以让一个士兵一下翻身封官封爵。《韩非子·内储说上》也记载道:“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


汉代开国大将、宰相周勃,最早跟随刘邦时,不过是中涓,即刘邦身边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侍从。但在攻打下邑时,他因先登攻城,被刘邦赐予五大夫的爵位。《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类似的还有三国时的武将丁奉,也是因先登被封将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拼一把就能跨越阶层,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士兵能不拼命嘛。


对孙子后半句,最贴切的解释,是毛教员的十大军事原则之九:“以俘虏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军越打人越多,越打武器越先进,老蒋就是运输大队长。


还有个问题,当年被俘虏的国军,为什么愿意留在我军队伍里?


解放战争时期,兵员的消耗非常大。尤其是到了后期,我军远离根据地,从后方补充兵员已不可能。兵员的补充主要靠前线,靠俘虏。


淮海战役,我军60万,打败了国军80万。战争总伤亡是很大的,但仗打完了,军队更强大了。为什么?因为俘虏兵补充进来了。


国军士兵也是农民,对他们进行诉苦教育,阶级仇,民族恨,唤醒阶级意识。然后告诉他们,你们家里分地了。他们马上就明白一个道理:原来他们跟我军是利益一致的,跟国军不一致。国军打回去肯定要把土地收回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要是背后利益的绑定,让自己与大多数人利益一致,何愁没人帮。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因此,用兵贵在速胜,而不应旷日持久。懂得用兵作战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有的人看完本篇,一知半解,认为孙子是不是鼓励做短线?赚一把就跑,速战速决?


大错特错,这是没看懂孙子的真正意思。


“兵贵胜,不贵久”,就是交易中,最佳的入场,是一买就涨,一卖就跌,进场后股价会迅速脱离成本区。长期持有,让利润奔跑,不仅和“兵贵胜,不贵久”的理念相符,而且还是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何为胜?对我们来说,买入后就盈利,盈利越来越大,就是胜。兵贵神速,就是进场后股价迅速脱离成本区。盈利越来越多,雪球越滚越大,复利效应,就是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如果入场后,走势不符合预期,甚至开始出现亏损,就不要跟它纠缠,触发止损要及时离场。如果亏损了还不断补仓,越跌越补,就违反了“役不再籍,粮不三载”的原则。


还有个问题:孙子的“兵贵神速”与主席的“论持久战”矛盾吗?


如果抗战初期,有人抱着本《孙子兵法》鼓吹速战速决,恰恰说明他是书呆子。


因为我们是弱势的一方,正面硬刚是必败,孙子“兵贵神速”的前提是“先胜而后战”。当年日本恰恰是最想速战速决的,他们想三个月灭亡中国,想攻克南京就逼迫中国投降。


主席是真正看懂了《孙子兵法》,他的持久战主张,就是要把日本拖入持久战的泥潭。战争日费千金,任何大国一旦陷入泥潭,最后一定是元气大伤。比如苏联折戟阿富汗,美国撤兵越南,都是如此。


《论持久战》的中心思想,就是孙子的那句:“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另外,主席的持久战,强调的是战略持久。战术,还是速决。


可见,读书不在多,重要的是有所思考,真正看懂背后的本质,便能运用自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作战篇》到这里就讲完了。后天便开市了,行情还不错,交易日会以投资文章为主。孙子的讲解内容太多,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来写,以后放在周末更新。


晚安~

------------------------------------------------------------

布衣书生走天下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


文章路径:E学院 » 战争的艺术:兵贵神速 2021-02-16

E学院

上涨赚金额,下跌攒份额 震荡布网格,不懂决不做
cache
Processed in 0.00953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