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
《汉书·宣元六王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概意思是,西汉诸侯东平王刘宇来长安朝见天子,他希望天子能把宫中收藏的诸子百家和《史记》赐给自己一份。
天子找来大将军王凤商议此事,王凤坚决反对赐书,他的理由是:诸子百家的书中,有很多内容跟朝廷宣传的主流价值观不符,甚至有不少唱反调的地方。太史公的《史记》也记载了不少战国时纵横家的权谋,以及本朝开国时的秘事。这些书,最好不要给诸侯王看。
王凤连拒绝的话都帮天子想好了,就说:儒家《五经》是圣人所制,上面记载了天底下所有的事,你好好读《五经》就可以了。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现在进步的是,书籍很多,只要你想读,实际上都能读到。悲哀的是,诱惑太多,读书的人并未增加多少。
什么是好书?
有个衡量好坏的指标是,你愿意读几遍?愿意读的遍数越多,说明书越有价值。
经常看有人吹嘘自己一年读了几十本,上百本书,这反而说明他们读的书太浅薄,没有内涵。一年读100本小说,和一年读一本老子,完全是不一样的。
对于大众来说,没必要把读书数量当作目标。市场上的书籍太多了,这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哪怕你穷尽一生也看不完1%的书。与其比拼数量,不如看同样一本书,谁能读得更深刻。
读书最愉快的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突然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一本好书,每一页都足以让人开悟,每读一遍都是思想的洗礼。
当认知开悟后,就像爬上了一座山,站在山顶上,鸟瞰山河大地,世间的一切在你眼中都变成了一场游戏。
2、道德。
道德有什么用?
一个没道德的人,几乎可以完胜一个有道德的人。但100个没道德的人,几乎不可能战胜100个有道德的人,因为他们团队的内耗就足以崩溃。
道德,是人类群居后自然形成的公约。道德高的群体,生产力更高。
但是道德不是法律,它不具有强制性。道德是用来自律的,是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对他人的审判。道德一旦展示,便成了伪善。同样,道德若成为审判他人的标准,或多或少会夹带着群体暴力。
两千多年来,所有精神杀戮几乎都来自于自以为是的道德高地,包括时至今日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暴力。
真正的道德不是惩罚而是救赎,宽容本身就是最高境界的道德。
3、时光。
不少地方在下雪了,一不留神,又到了冬天,一年过得真快。
每当此时,我都想起村上春树的这段话:“每天差不多都是相同的重复,昨天和前天颠倒顺序,也没有任何不便。我不时想,这叫什么人生啊,但也没有因此感觉光阴虚度。我仅仅是感觉到惊讶,惊讶于昨天与前天毫无区别,惊讶于自己被编排入这样的人生,惊讶于自己留下的足迹甚至还未及认清,就在转瞬间被风吹走,变得无影无踪。”
很多人都觉得少年时的时间很漫长,过得很充实,很幸福。那是因为工作以后,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格式化了,显得非常简单,简单到昨天、今天、明天都差不多。
当每天都只是重复时,日子就显得非常短暂,因为没什么值得被记住。
时间的感受,是通过事件来计量的,事件就像里程碑。如果在一年中做了很多很有效果的事,我们的时间感受就会丰富多彩;如果没有效果,就不会有什么记忆。
所以,想延长生命,不光是活得久一点,更要过得丰富多彩一些。
晚安~
------------------------------------------------------------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