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习惯用拼音打字,每次要敲“股市”这个词的时候,总是不经意间蹦出“故事”来,看来我们的汉语拼音真是博大精深。想起中学时代听的一首歌,红孩儿的《故事》,当时华语流行音乐正处鼎盛期,众多优秀歌手和音乐作品的掩盖之下,这种嫩头青的偶像组合就很难入我法眼。如今时过境迁,回头再听这段略带伤感的旋律,竟然觉得是那么顺耳。
股市和故事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讲故事的股市,犹如平静的湖水,容易让人沉闷。而股市里真真假假不同版本的故事,却又让人欢喜让人忧。回顾我这些年在股市的经历,还真遇到不少讲故事的高手:比如持续高成长的蓝田,与德国签订60亿萃取订单的银广夏,签署344亿安哥拉工程合同的杭萧钢构,研制乙肝疫苗的重庆啤酒等等。本周市场又出现了一个讲故事的新秀--宇顺电子,连续5个涨停令众多投资者惊叹。本来我是没什么兴趣听人说故事的,不过电子行业恰好是我熟悉的领域,所以尽管我对这家企业没有什么研究,还是想谈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
宇顺电子本周的5个涨停,源自中兴通讯子公司23亿的订单,这个订单对有些公司来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家年收入不足10亿的小型电子企业而言,这无疑称得上是巨额订单。这个订单真实性究竟如何呢?从目前的行业环境来讲,并非没这个可能,因为这两年国产智能手机在飞速发展,尤其是今年大家都预期华为和中兴这两大国产巨头将在智能手机上大规模放量。国产手机的销售,现在主要是与运营商绑定,通常运营商会提前给手机终端商提出手机款式和数量的要求,手机厂商再以此为依据对零部件供应商下采购订单,以此来看,宇顺电子接到这个大订单也不足为奇。之前在行业内,也出现过乌鸡变凤凰的先例,比如玉晶光就是靠苹果实现扭亏,并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
不过,有这个可能并不代表23亿的大订单就能成为事实。由于我没有对宇顺电子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尚无法确定其故事的真实性,仅仅是依据我的一些常识和经验,来提醒投资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注意哪些风险。前些年我曾在一家大型电子企业集团负责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后来又在业内做过一段时间的代理销售,对整个行业的一些运作特征略微有些熟悉。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电子行业的订单没什么约束力,一些规模较小或者信誉度不高的公司,在采购电子元件时可能需要先付款或者支付一定保证金,而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或者是长期的生意合作伙伴,在下订单时就没这些限制了,甚至有时候只需要一份公司传真,连合同都不用签。采购商为了保证自己未来的生产不受影响,在下定单时数量往往会比自己的生产计划上浮一些,具体上浮的尺度则因企业而异。采购商实际的生产是以市场的销售情况为导向的,同时还要受设备、人工等生产环境的制约,所以经常会发生实际的采购量与先前订单相距甚远的情况。记得有一年我根据公司的年度计划,给某元器件厂商下了半年1000多K的订单,但后来因市场变化对机型做了调整,全年的采购量还不足200K。国外供应商由于交货周期较长,为了避免订单调整风险,通常需要采购商提前几个月以信用证做担保,或者通过中间代理商来转嫁风险。而国内供应商则显得比较被动,为了防止采购商订单变动导致产品积压,通常也只会以最近一两个月的订单作为生产依据。所以,中兴的这个23亿采购金额,并不具备完全的参考意义,实际只成交2个亿也都是有可能的。
从资料上看,2008年、2009年和2011年三年,中兴康讯向宇顺电子采购金额分别为0.8亿元、1.37亿、1.3亿,而2012年突增到23亿,宇顺电子是否具备有这个供货能力,中兴在下订单时有没有考虑到供货风险,这么多的触摸屏供应商,中兴的大单为什么没有给莱宝高科这类实力更强的厂商?这些都是值得投资者深思的。即使这23亿订单全部执行,宇顺电子究竟能赚到多少钱,也是个未知数,因为触摸屏和手机行业的竞争都很激励,而且这个订单里也没有对采购价格有约束,所以是否真的能像中信证券研报里所预测的2012年实现2个亿的净利润,其实也是个谜。就算是2012年真实现了2亿的净利,在众多触摸屏行业纷纷扩产的情况下,此后的一两年会不会因竞争过度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原因导致利润下滑或是亏损,这些也都是需要我们去注意。
由此可见,我们在听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思考故事的真实性到底有几成,否则就很容易坠入一些美好的陷阱。其实,我前面说的这些,宇顺电子已经在公告中声明过了,如果真的发生我说的这些风险,或者是有人精心布局,那你上当之后就得由你自己去承担损失。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大家都不爱听故事的话,我相信讲故事的人也就会少了很多。故事讲的再漂亮,对我来说基本都没什么吸引力,因为不熟悉的行业我不会动心,熟悉的行业又很容易辨别其真伪,而且考证起来也会很便利。
宇顺电子的这则公告,让不少投资者又纷纷把眼光注意到了电子行业。应该说,目前的电子行业并没有完全复苏,仅仅是与智能手机和照相器材等密切相关的元器件及半导体行业的日子比较好过,其他大部分细分领域仍处于低迷。本周我的台股茂达电子(6138)表现较为抢眼,连续上涨5天,周涨幅超过20%,春节后至今的涨幅已达40%。此前我在《投资周记0280--蝴蝶飞远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402a10102dwzy.html)一文中,曾谈到该股的合理估值在25元以上,到本周就已经实现这一目标。本来按计划是准备在25元抛出的,但考虑到下游需求的状况以及2月份新产品的放量,我决定暂时参与调整,等待下一个高点。首只参与的台股目前获利50%,也算是初战告捷吧,下一个计划参与的品种是联一光(3441),这是一只总股本才3.14亿的袖珍股,预计今年的业绩增长良好,EPS有望达到4元,目前PE约10倍。通过对台股一年多的观察,我发现台股的估值并不是把EPS放在首位,而是更看重成长性,比如我持有的茂达按11年业绩计算已经20多倍,股价受到追捧;而之前有台湾朋友找我咨询的一只做鞋的股票,PE不足10倍股价却萎靡不振,二者分化的原因或许正是未来的成长性有差别。不过对台股我暂时也只属于试水阶段,并没有什么经验,希望博客上的台湾读者不要受我的影响(最近才知道有两个台湾股民也关注我的博客,这是我没有想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