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院

向高人学习,少走弯路
—— E学院

投资周记0323 未知 2015-08-23

      43天的欧洲之旅终于顺利结束,这段时间可谓既躲过了国内的高温酷暑,也避开了股市的水深火热。整个行程包括法国、瑞士和德国这3个国家(另含摩纳哥和列士敦支登2个小国),基本上由我一手策划和安排。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穷游网和LP(《孤独星球》),我绝对设计不出这么轻松合理的路线;如果没有TripAdvisor(猫途鹰)和大众点评,我也很难发现那么多有特色的酒店和餐馆;如果没有Google Maps,对于我这样一个方向感极差的人而言,出行必然是个大麻烦;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我的境外游也绝不会像国内串门一般轻车熟路......由此可见,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投资新兴产业的信心。当然,我也要感谢股市的馈赠,如果没有股市的积累做后盾,我绝对没有这样的财力和精力去四处旅行,整个人生或许也会黯淡许多。
     对于这一次股市的调整,很多人都遭遇了比较惨重的损失,包括我在内。不过客观地讲,股市的运行真的是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其中市场的整体估值就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指标(以前的周记曾反复谈过这个观点),所以对这次的大调整我一点都不意外。去年12月初去三亚度假时,我已明显感觉市场泡沫太大,所以当时就从股市抽离了部分资金,并在微博上简单发表了一下个人看法“08、11、15,连逮三头大熊……”。相信不少长期关注我的人或许还会记得,也有人看了这段话后不加任何思考就立马空仓,只是没想到今年上半年股市成了一头疯牛,那些空仓了的人或许也曾对我心生怨恨。事实上,我当时也仅仅是针对中小市值个股而言(大盘股和指数我基本不关注),因为估值真的是太高了,而且从我历年的收益情况来看,尚未出现连续4年都保持正收益的情况。所以在11月底时我就已做好了15年投资可能出现亏损的心理预期,不过由于12月中小市值个股出现了较大的回撤,于是在我去年的年度总结中,也就适当调高今年的目标,“过去三年我在中小市值个股上都持续取得高收益,而且小市值个股的估值体系也达到历史高位,所以我将明年定义为我的调整年和学习年。上半年保持观望状态,以静制动,下半年待小市值个股的整体PE降低至20-30倍后逐步考虑增加资金入场和调仓,为16年的大行情做好准备。由于12月小市值个股回撤幅度普遍较大,调整略微充分,因此我对2015年小市值的行情相对也就不如前期那么悲观,预计整体走势会先抑后扬,全年力争实现15-20%的收益。”不过上半年小市值个股的疯狂也令我大跌眼镜,尽管到目前我的市值整体也缩水不少,但跟我撤离的那部分资金比起来,收益还是要高出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去年12月的那部分资金撤离明显过早,但是考虑到留存在股市的资产已经足够,从风控和心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样操作或许更为妥当。上面引用的这段话是在去年年度总结中写的,由于上半年整个市场的走势与我的预期存在较大偏差,所以这个观点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个人感觉小市值个股的牛熊周期或许会顺延。
      股市连续多日的重挫,令我的市值也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在欧洲旅行期间,有人和我开玩笑,说你最近的市值又损失了多少多少,你居然还能玩的这么High。坦率地讲,尽管股价出现暴跌,但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损失,毕竟我是做长线投资的,只要你没卖出股票,所有的涨跌都堪称虚无缥缈,正如前期的暴涨你没拿到这么多利润一样,现在的暴跌损失也不一定全部属于你。自08年割肉长圆之后,我至今没有任何一笔亏损交易,虽然有时候也出现较大幅度的账面亏损(比如11年省广一度浮亏30%以上),但我始终坚持以时间换空间,而不会盲目割肉换股。一旦选择割肉,就容易形成习惯,而且割肉换股后更是盼涨心切,希望新买的品种尽快能弥补前面的亏损,这样就导致心态更加浮躁。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前提,就是选股和买入一定要谨慎,而且自己要非常熟悉。
    面对股市的大跌,我尚能如此淡定,很多人都觉得与我的资产规模和风险控制有关,认为钱对我而言只是个数字,自然就无所谓了。我并不否认有这两个因素,但我觉得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修为和心态。在我转型做价值投资的初期,也经常面临市值回撤的现象。比如06年5月16日航信股改复牌,股价从最高的38.8到收盘的28.8,当天的差价就超过30%。那时我整个股市资产不足50万,航信占了我7成的仓位,如果当时开盘卖出,到收盘时资产差不多就要多出10万,这对当时资产捉襟见肘又没有其他收入的我而言,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不过我相信财不入急门,该来的早晚会来,没必要计较一时的得失,所以并没有觉得有多么遗憾。当时的这种淡定和坦然跟现在比,显得更为难能可贵,也令不少知情人士诧异和钦佩。经过这么多年在股市的摸爬滚打,我越来越觉得股票投资就是一场马拉松,到最后拼的不再是水平,而是毅力和心态。在每一个阶段,我都能遇见不少比我水平高的投资人,但极少有能达到我这样心态的,大多数人也都没有出现持久的辉煌,有极少数甚至还退出了市场。所以说,心态相对于投资技巧,我觉得更为重要。不过要养成良好的投资心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的性格、家庭环境、交际圈、生活习惯以及对知识面的选择等都会影响到心态的培养。有些人把心态的调整看的过于简单,以为去了趟西藏,心灵就得到了净化,或者在大理住上一段时间,对任何事就会看得平淡,实则不然。心态这东西也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如果自身修为不够,无论去了哪里,还是会一如往昔般浮躁,倘若内心真的清净,即便身处闹市足不出户,也一样心静如水。
      对于想长期在股市安稳生存下去的投资者来说,除了掌握有效的投资方法外,在心态上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控制住贪欲。这可能是很多人都难以克服的一个环节,可以说70%以上的投资者都是贪婪的。有的人买入股票,最初只是想赚点外快,赚点旅游经费或者包包钱,投入的金额也不大。一旦尝到甜头,发现股票还真有致富的可能,于是又加大投入,期望能换个好车或者大点的房子。随着市值逐渐攀升,眼看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可是却依旧不满足,幻想能住进豪宅或者彻底实现财务自由。按理说赚到钱之后有必要适度套现来改善下生活,可是有些人觉得按他的赚钱速度,从股市取1块钱来花相当于花掉了2、3块钱,不但不舍得从股市套现,反倒是倾其全部资产甚至利用各种杠杆来加大赌注。随着欲望的逐步膨胀,当系统风险突然来临时,所有的梦想转瞬间都已化为泡影,甚至生活质量还不如从前,这时候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小的时候大家都读过普希金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些投资者在心态上的变化,是不是和故事中的老太婆高度一致呢?
        对于股市赚钱这件事情,我觉得适可而止比较好,边赚钱边改善生活,而没必要觉得从股市套现消费之后,滚雪球的本金就减少了,从而影响到你的财富值。最近比较流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放到股票投资上也一样适用。大部分人买股票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可是很多人为了追求更高更远的梦想,即便赚了钱也不舍得消费,或者是像玩游戏一样享受市值飙升的乐趣。有时候不妨想想,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赚那么多钱?或者说等真正拥有那么多财富后,我们还有没有精力、有没有福气去享受人生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从最近屡屡爆发的一些天灾人祸来看,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把握今天、活在当下,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少些遗憾。
  2,正确自我定位,不做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通常来讲,能独立操作股票的人,大都是比较自信的。但很多人的自信往往有些盲目,取得的成绩明明是好的市场环境所致,或者只是偶然的运气,却将此归功于自身的能力。而一次次的失误,却不从自身上找客观原因,而是以种种理由来作为借口,并反复拿过去的辉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虽然我们一直在说人的内心应该强大,但这种强大不应是盲目膨胀,而是要在自我合理定位的前提下“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的人虽然有着良好的市场感觉和投资能力,但却把自己当成了神,以为整个市场的走势皆在他的预测和掌控中,最终让神话变成了笑话。有的人本身能力就相当一般,却毫不客气地担当起精神领袖的角色,甚至在自身都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情况下,就去发私募搞理财,最终不仅自己损失惨重,也连累了其他人。还有更多的人,无论是从对股票的认知度,还是投资方法和投资心态来,都不适合进入股市,但由于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股票赚钱的窍门,完全不去考虑市场风险,而是盲目胡乱操作。而且我发现越是这种懵懂无知的股民,胆量似乎也越大,可能也就是无知者无畏吧。经常会听到有人感慨,“我再也不想上这苦逼的班了,只希望能在股市里赚点钱,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过点自由的生活”。不知道这些人发感慨时有没有想过,凭什么你就可以过自由的生活而别人却要苦逼的上班?股市“七亏二平一盈”的定律,很多人心里也都明白,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有可能成为那个“一”,以为自己多看几本书、多接触几个高手就能成功。别说股市这种高风险的市场,就是其他比较普通的一些领域,也不是光靠勤奋和努力就能做好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有的人明明可以在自己熟知和擅长的领域做的很好,可惜他们没有找准方向,或者不愿意吃苦耐劳,而是把希望简单地寄托于股市,这样很容易毁掉原本可以很美好的人生。
      人如果经常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就无疑于打肿脸充胖子,即便你收获到很多,也容易心力憔悴,实则得不偿失。如果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有七分的能力而只做五、六分的事,活着相对就要轻松很多。也许有人会说,如果都这样,个人的潜力就得不到有效发挥,也就产生不了类似马云这样的企业家。此话虽有道理,但是像马云这样的人物终究是少数,世间大都还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且只要我们把前面的事情做扎实了,每上升一个台阶就进行自我修正和巩固,人的潜力自然也会被无限打开,一些原来不敢奢望的想法也就自然会水到渠成。在我刚辞职全身心开始做股票时,由于自有资金太少,也希望日后能通过成立私募来提高财富的增值速度,但我当时认为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尚不成熟,希望经过2轮大熊市的检验后再做。而2轮熊市过去后,我发现自有资金的壮大已足够实现我人生的所有理想,完全没必要再借助外力来追求财富。事实上以我现在的口碑,募集一定程度的资金应该不难,而我没这么做的原因,一是更享受目前这样的状态,二是觉得自己未必能有基金经理那种抗压能力。如果我在搞私募,前期股市大跌时又去国外玩这么久,相信早被基民的口水给骂死了,哪还能这般悠闲?正因为我不喜欢别人对我说三道四,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做公益,我都只利用自有资金,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当然,我并不是反对搞私募,对于真正有能力、有志向的人来说,成立私募自然是件好事,于己于人都会是个双赢。
  3,少贪便宜,不要怕吃亏。有些股民来到股市,总希望什么便宜都能赚到,既要赚股价长线翻倍的钱,又不想错过每一个波段的机会。既想赚小市值个股的钱,又不肯错过大蓝筹的行情。在股市这样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他们总是希望牛市或行情上涨时他们满仓持股,而熊市或下跌时又能顺利逃顶保住资金,只是天底下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我至今都还没见过完全能准确预测市场涨跌的人。08年和11年的大跌,我都是满仓和重仓,周围有不少顺利高位出逃的朋友,但最后算下来大部分人的盈利反倒还没有我高。一个原因是他们抄底在半山腰,发现不对又止损出逃,反反复复最终损失了较多利润;另一个原因就是当股价持续下跌时不敢买进,等到开始上涨后又犹犹豫豫,最后错过很多的机会。既然我们做不了神人,就应该主动放弃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机会。善于做波段和差价的,就没必要去羡慕那些长线持股赚了几倍的人;而习惯长线持股的人,也没必要去眼红别人高抛低吸的利润。只有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而习惯贪小便宜和什么好处都想占的人,往往容易吃大亏。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看似十分精明的人,在任何事情上他们都不愿意吃亏,但这些人通常都过的很平庸。而有些死心眼看起来傻乎乎的人,只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不愿意随波逐流,错过炒房炒股等千载难逢致富机会的人,反倒容易干出一番事业。
  4,独立投资,切忌互相攀比。股市赚钱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投资者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而不能完全效仿别人。有不少人的小算盘打的很好:我跟个投资高手操作不就得了吗?姑且不论你是否有眼光和运气跟到真正的高手,单就跟风而言,难度其实也是不小的。如果你跟的是短线高手,对方的盘感和敏捷你达不到的话,就很容易造成损失;如果你跟的是长线高手,但是你对企业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没有超强的持股心态,无论是股价上涨或是下跌甚至横盘,你都不容易拿住股票。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套路后,就应该专注自己这一块,不要总去和别人比收益,否则心态就会变得浮躁。看到别人短线收益高就想尝试短线,而过一阵看到别人长线持股赚的多,又想改长线;看到中小创个股持续暴涨,就放弃了多年的投资理念,改投小盘股,而小市值股票受打压大蓝筹受追捧时,又觉得还是大蓝筹最靠谱......如此反反复复,最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古人说得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应该努力抓住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而不要去眼馋别人,管他王的女人再怎样暴涨,跟你自己都没有半点关系。自我04年转型价投以来,总体上都是坚持自己一贯的思路,在我的一亩三分地里默默耕耘。07年很多人玩权证,短期内暴利惊人,但我始终都没开户;这两年新三板火爆至极,尽管作为大客户在定增等方面享有分配特权,但我丝毫没有动心;今年上半年很多人利用融资等杠杆,快速地实现了几倍甚至上十倍的收益,券商也一直在游说我开户,但每次都遭我婉拒。在我看来,融资基本等同于借钱炒股,而借钱炒股对我而言则是投资大忌。我周围很多朋友都能深刻地记住我的两句话:投资一定要用闲钱;一定不要借钱炒股。
      说了这么多有关理念和心态的东西,还是回归一下现实,在目前这样惨淡的世道下,我们该如何处理较为妥当呢?由于我没有融资,没有把所有资金投入到股市,没持有大蓝筹和强周期个股,所以我无法从这些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站在中小市值个股参与者的立场来谈下个人的浅见。客观来讲,小市值个股都有着较为明显的牛熊周期,当市场极度疯狂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泡沫吹大的过程中有必要适当收缩和撤退。但是如果由于自己的盲目乐观,没有在系统性风险来临时降低仓位,而现在账面已经出现较大的缩水,那么就没必要再过度恐慌和悲观了。我个人的经验是,要么你就早跑,要么你就卧倒,学会冷处理,等着下一次高潮。最忌讳反复折腾,来回操作,换来换去不仅市值加速缩水,心态也会搞得乱七八糟。从A股的历史经验来看,小市值类个股不管在熊市中有多大的跌幅,从概率上讲几年后大部分都能起死回生甚至再创新高,所以真的处于这种尴尬境地时,只要你投入的是闲散资金,不影响到正常生活,也的确没必要过多担心。当股价跌破成本后,很多人往往会急不可待地补仓,以期望扭亏为盈。其实我觉得在下跌途中盲目补仓,这种方式未必可取。首先成本这个东西没必要太在意,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你整个市值的变化和你所买入股票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些人在成本上喜欢自欺欺人,比如20元买入,涨到25元卖出大部分,剩下的成本就变得很低,这样看着就非常舒服。再比如某人10元买入股票甲,涨到30元抛出,然后同价位换入股票乙,结果系统风险来临时,甲跌至15元,乙跌至20元,持有乙的觉得自己被套,心里自然不爽,但如果他没有换股而是一直持有甲,看到账户上仍有50%的盈利,心情可能就会好很多,而实际上这个时候他的账户总值反倒不如换股后的多。其次我觉得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对股票的配置一定要控制好比例,而不是受市场情绪所左右。熊市的下跌途中,经常听到有人为摊低成本,把自己马上要用的钱也拿去补仓,不管你是买在半山腰还是买在了底部,这样都有着很大的风险,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
      很多人都知道我在大华上操作的比较成功,其实如果以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来衡量,大部分小市值个股的涨幅其实差不多,只是很少有人能坚持住。现在不妨把历史退回到大华上市前,假如我没有参与大华而持有原来的股票没动,会是怎样一种结局呢?
      以08年年初的前2名重仓股(航信66%、得润15%)为例,航信07年年底收盘价为18.68元(软件后复权,价格可能不精准,下同),如果一直拿到今年,最高价为103元,期间股价一度跌至9.26元。得润07年底收盘价为5.43元,如果一直拿到今年,最高价为76.66元,期间股价一度跌至0.95元。大华是08年5月20日上市,我们以这天收盘价为基数,算下这3只股票到今年6月系统风险来临前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其中大华涨幅约20倍,航信涨幅约5.5倍,得润涨幅约24倍,虽然个股的表现存在些差异,但以7年的时间来算,总体上长线收益率都还算不错。这3只股票尽管只是个例,但也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从3只股票的表现可以看出,熊市中上市的小盘低PE高成长股,长线投资收益最为丰厚,走势也相对独立和稳定,投资者只要能看准行业的发展前景,摸透企业的经营状况,基本上能赚到较高的利润;绩优白马股的抗系统性风险比较强,但由于业绩过于明朗,涨跌幅相对都比较温和;业绩欠佳的小盘科技股,波动最大,弹性最强,尽管从最低点算起涨幅惊人,但由于基本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长线投资者很难把握。
     从过往经验来看,小市值个股的归宿主要是以下3种:一是类似大华歌尔这样走高增长高送转路线的,这是小市值个股的主流,也是风险和收益配比最佳的获利模式,但在成长末期要注意适当退出;二是原本业绩平平,但通过资产整合等方式改善业绩的,比如我以前参与过的恒顺醋;三是资产重组甚至直接被借壳上市的,比如我以前参与过的欣网视讯和中创信测,这类股票其实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多数需要运气。总体来讲,就小市值个股的市场表现概率而言,业绩高增长的公司优于绩差公司,民企优于国企,新兴行业优于传统行业,南方公司优于北方公司。不过,以下几类小市值个股我认为不太适合死扛:一是本轮牛市涨幅巨大的热门品种;二是强周期类个股;三是经营恶化存在退市风险的品种。
      当然,这些小市值个股的经验毕竟也只是过去式,随着注册制的推出以及资本市场的变革,未来能否如港股中的仙股一般演绎,我也不得而知。不过从中国股市的特色和参与群体来看,我认为这种概率总体偏小。其实股市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的不确定性,后面的一切对我们而言都是未知数。如果你像玩游戏一般知道哪里有金子捡,哪里有陷阱需要躲避,估计玩几个回合之后也就没有太多乐趣了。也正是由于股市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要时刻做好风险防范。很多人都注意到我虽然是参与小市值个股,但基本上限于中小板,按理说创业板的公司更有活力和冲劲。之所以优选中小板,主要还是考虑到创业板前期有个严格的退市机制,虽然至今尚未兑现,但防患于未然,我历来都不敢大比例配置创业板的股票。即便是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我也尽量挑选一些财务指标稳健、管理层比较务实靠谱的公司来长线投资,虽然企业的经营前景不容易预测的那么精准,但管理团队的做事风格和品德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财务陷阱或担保黑洞等事项引发的退市风险。

    截止8月23日收盘,十年基准示范账户年度收益率为56.3%,同期中小板指数涨幅为46.7%,领先指数9.6%。

文章路径:E学院 » 投资周记0323 未知 2015-08-23

E学院

上涨赚金额,下跌攒份额 震荡布网格,不懂决不做
cache
Processed in 0.00840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