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自媒体来说,这是件性价比不高的事,花费时间是平常的几倍,而阅读量最多只有平时的一半。也能理解,要是人人都读经典,那也太可怕了。
我之所以做这件事,一是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受益最多的是作者;二是很有成就感,遍观网络,能这样做的人很少;三是吸引同道,当读者数量差不多了,质量就显得重要。
接下来,我还会写《道德经》,目前正处于整理资料阶段,给我点时间,今年肯定会写。
曾有人问我,读书后都忘了,怎么办?
读书,是为了看别人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话。就像与一些高人交朋友,每天跟他们相处,不管你是否记得,他们都会影响到你。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的人和常年混迹酒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读书多了,能形成独特的气质,比如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浩然正气、器宇轩昂、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等等。
正如曾国藩所说的:“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因为你每天都与古今中外的高人进行思想交流,时间一长,气质自然就变了。
特别是五十岁之后,你是满脸风霜戾气,还是温文尔雅,一眼就能看出来,靠近就能感受到,它是一种气场。
阅读这条路,一旦走上去了,想一直浅薄下去,也挺难的。除非,你一直看的都是些粗俗不堪的内容。
其实,读书的好处,谁都知道,特别是咱们这个民族。但就像锻炼身体一样,知道不代表做到。
所以,跟我一起来读吧,哪怕一年只啃一本《孙子兵法》,也足够自豪。如果没有这个契机,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去碰。
读多了,习惯就养成了。
让孩子爱读书的最好方式,是父母也爱读书。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想的那样长大,而是会按照父母本身的样子长大。
下面是《孙子兵法》的全集,建议收藏:
写于2022年3月21日夜
------------------------------------------------------------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