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院

向高人学习,少走弯路
—— E学院

今天,讲点干货 2022年4月1日


汉元帝为太子时,曾怪父亲汉宣帝不重视儒家学说。太子说,汉代的许多弊端都是因为制度不好造成的,作为君主,应当采纳儒家推崇的周代思想,来构建一套新制度,取代现有的制度。


汉宣帝闻言勃然变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所谓霸道,就是法家思想;所谓王道,就是儒家思想。


下面跟大家聊聊,何为外儒内法?


儒家,脱胎于周礼,其根基是宗法制。


“五服”这个词现在说的人比较少了,它是以“我”为中心,反映了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在丧葬礼仪中,亲疏不同,穿的丧服也不同。



其实,宗法制就是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在五服内,大家就是亲戚,互相帮忙,利益共同体。在五服外,就不是亲戚。


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曾经是一个祖先,但已经出了五服,彼此有自己的“同心圆”了。


把宗法制放在国家层面,就是分封制。


周天子为中心,诸侯,士大夫一级级分下去,组成一个大的同心圆,大家都是一家人。哪怕有少数功臣被分封,也会通过联姻,变成沾亲带故的一家人。


既然都是一家人,怎么维系关系呢?


靠礼乐制度。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周礼是一套繁复而严谨的等级制度,如规范日常生活的冠礼、丧礼、聘礼、乡饮酒礼、规范祭祀的察礼,饮食宴客的飨礼、燕礼,规范君臣上下之制的觐礼、朝礼以及军队的出征礼仪的军礼等。


当分封制搞不下去,天下大乱后,孔子说,礼崩乐坏,因为大家都不守规矩了。


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即六十四人跳舞,这是天子才能用的,大夫只能看“四佾”,即三十二人。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儒家的根本,就是为了证明宗法制的合理性,让大家都认同并遵守。儒家的思想,可以把人塑造为君子,在小圈子(同心圆)中是很有用的,比如跟同事、家人、朋友、同学的相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面有孔子问道于老子的记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一直希望能够恢复周礼,认为只要如此,天下就有救了。所以他前往周朝的都城向老子请教礼,结果被老子鄙视了一顿。


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掌握周礼的所有学问和资料。老子说,你那套东西已经没用了,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道可道,非常道,要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去想办法。


老子有什么办法吗?


其实,先秦法家,理论基础是道家哲学,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高高在上,用道术做控制工具,让天下臣民按最合理的秩序各行其是,不加干涉,而坐观其成,好像自动化车间,全靠程序操作。


《史记》中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可见,韩非的学问也源自老子。


为什么法家能拯救春秋战国的乱世?


因为天下大乱时,强国的标准,主要是看动员组织能力。谁能动员更多的士兵,更多的粮草,谁就是老大。


从动员能力看,法家要碾压儒家,郡县制秒杀分封制。


法家的核心,是“一”。《商君书》中,有很多“一”,比如政出于一,令出于一,赏出于一,罚出于一,高度集权统一。


法家的理想,是一杆子插到乡村,不管是平民,还是贵胄,都一视同仁。这在现代能做到,老秦地也能做到,但秦统一后,全国面积太大,各地情况迥异,想全国做到“一”,统治成本就太高了。


举个例子,你走在马路上,手里拿着垃圾,附近没有垃圾桶。怎么才能让你不乱扔垃圾呢?


法家的方案是,每隔100米就站个戴红箍的卫生稽查员,看到人乱扔垃圾,就冲过来罚款。


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国家得掏一大笔钱来养卫生稽查员,又要掏一大笔钱养更多的环卫工人。而且最终效果也不会好,因为总会有看不见的角落,在这些地方,还是会有人乱丢垃圾。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经过好几代君王的努力,历时120多年,终于横扫天下,统一六国。但嬴政统一天下仅12年后,陈胜吴广就率先举起反秦大旗。更让人吃惊的是,在陈胜吴广起兵后短短两年时间里,秦帝国就灭亡了。


在我看来,秦王朝快速崩盘的主要原因是,陡然扩大的领土,急剧增加了管理成本。古代交通技术差,运输成本高,为了把所有权力集中到中央,只能用非常复杂的制度去监督管理。而管理成本越高,意味着税收越高,老百姓不堪重负。


关于乱扔垃圾,儒家的方案是,建立道德秩序,让“不能随地扔来及”成为一条道德准则。


现在大街上,已经没有戴红箍的卫生督查员了,但很少有人会乱扔垃圾,为什么?


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有了道德准则,国家不花一分钱,就可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古代有很多繁琐的礼仪,比如大臣见到君王要三叩九拜,晚辈见到长辈要恭敬行礼,逢年过节全家要祭天祭祖,搞这么多形式主义,有什么意义呢?


有意义。儒家就是通过繁文缛节,来确立社会道德规范。


比如,我们从小被教育,见到长辈要问“长辈好”,这是套看似无用的礼仪。嘴上说好,心里就真的尊敬吗?


但是,当全社会都在重复“长辈好”这句话后,慢慢就形成了一套默认的道德规范:晚辈要尊敬长辈。


如果长辈教育晚辈,晚辈敢顶嘴,所有人都会说晚辈没家教。


这套“晚辈听长辈的,妻子听丈夫的,百姓听当官的,大臣听君王”的道德规范一旦建立,社会管理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所以,后来,汉朝吸取教训,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治理就交给乡绅士族。或者说,上方架构是郡县制,但县以下还是宗法制,宗族在治理。


这样做,统治成本就大幅降低了,再靠儒家思想的不断教化,什么家族同构,父子君臣等,乡下都非常稳。


自古以来,国人对国家没什么感觉,比如鸦片战争时,英国人打广州,老百姓就在旁边看热闹。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也有很多老百姓带路。


但是,如果你敢侵犯宗族的利益,一定会遭到猛烈的反抗。比如三元里抗英,不是爱国觉悟,而是因为英军到乡下欺负老百姓了。


宗法制的优点是,在同心圆内,凝聚力非常强,大家都是亲戚,族长振臂一呼,所有人都得听招呼。缺点是,凝聚力和动员力仅限于同心圆内,出了圈子,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中华文明在各种动荡中能延续下来,宗法制起了很大作用,不管上面换了谁,底下的宗族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


刘邦能打败项羽,重要原因是刘邦用的是秦法,他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降人才,动员能力强。而项羽还是宗法制,他身边主要是江东的族人、故旧,对圈子外的人比较排斥。


这就是外儒内法。要从这个角度读经典,才算是读懂。


晚安~

------------------------------------------------------------

布衣书生走天下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


文章路径:E学院 » 今天,讲点干货 2022年4月1日

E学院

上涨赚金额,下跌攒份额 震荡布网格,不懂决不做
cache
Processed in 0.01264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