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社会,物资匮乏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业革命后,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变成了主要矛盾。
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企业主可以生产出近乎无穷的商品。问题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卖给谁呢?
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东西。有了自行车想要汽车,有了汽车想要房子,有了房子想要飞机、游艇......商品卖不出去,并不是因为没有需求,而是因为没钱。
因为:商品价格=剩余价值(利润)+工人工资;
所以:商品价格永远>企业主的消费+工人的消费。
企业主就算穷奢极欲,也消费不了多少东西。1000个工人共同拥有1个亿,和一个企业主单独拥有1个亿,很明显前者消费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剩余价值的“剥削”,无关乎道德,只是一种市场机制。
如果没有利润,企业主就会关闭工厂;如果有利润,工人获得的工资并不足以买下他生产的商品。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一个死结。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会被迫降价,最终导致利润降低。当利润过低时,工厂破产,工人下岗,下岗之后购买力更弱,随后恶性循环。
在高中课本上,关于经济危机有个辛酸的笑话:
儿子:妈妈,我们快要冻死了,为什么不生火?
母亲:我们没有煤。
儿子:不能买点煤吗?
母亲:我们没有钱。
儿子:为什么没有钱?
母亲:因为煤太多,卖不出去,爸爸失业了。
每次出现经济危机时,都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情形:明明有庞大的生产力,但大众都在饿肚子;农场主把成吨的牛奶倒进河里,但大众喝不到牛奶;电影院座位宁愿空着,也不会请大众免费看电影。
所以,《资本论》得出结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的宿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作一次,必须先摧毁社会的生产能力,国家才拥有重新增长的能力,如此反复循环。
怎么办呢?
方法一:提高税收,劫富济贫。
把企业主的利润拿过来,分给百姓,提高社会福利。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影响企业主的生产积极性。
方法二:借贷消费。
既然工人获得的工资买不下他生产的商品,那么就借钱给工人,让他买得起。
不过,表面上你是向银行借钱,实际上,你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因为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你必须压缩消费,以偿还债务。
除了居民负债,还有企业和政府负债。比如政府负债,就是政府借钱去消费。
债务也有周期,也就是加杠杆与去杠杆,去杠杆总是最痛苦的,会有各种爆雷,形成债务危机。
方法三:金融投资。
商品价格=剩余价值(利润)+工人工资。
假设商品价值100元,企业主利润30元,工人工资70元。工人只能买70元的商品,还有30元的商品卖不掉,所以要想办法让企业主把赚的利润花出去。
怎么花?
不是用来消费,而是去投资。比如这里有个项目,你把利润投过去,新项目会招聘工人,采购原材料,自然就把钱花掉了。花出去的钱,变成别人的收入,他们又可以消费。
现代金融体系创造了很多项目,让你可以去投资。比如风投,票据,房产,股票等等。
金融投资的问题:
一是过度金融化。货币在金融领域空转,不会流到实体中,无法创造就业,最后搞出一个个泡沫,然后爆掉。
二是好项目并不多,大面积的投资失败,可能带来金融危机。
以上所有的方法,都不能改变经济周期,只能延缓。
个人命运在时代大潮下,是多么得渺小。我们能做的,只有顺势而为,活下去,周期也意味着机会。
对投资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过去,也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拿猪肉股来说,当猪价还高企时,市场预期肉价会跌,猪肉股就提前大跌了;而现在,肉价还很低迷,但市场预期未来肉价会涨,猪肉股早早就开始涨了。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会计师等都不是投资大师的原因所在吧。因为他们研究的是过去和当下,而投资者研究的是未来。
研究未来,不光要有战略眼光,更需要勇于纠错。
晚安~
------------------------------------------------------------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