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长股赛道大跌,而上证50和沪深300相对抗跌,风格又切换了。
大致的逻辑是,当市场行情好,风险偏好高时,资金都涌向成长股赛道,博更高的收益;而当行情转弱,风险偏好差时,资金又回到大盘蓝筹上,估值较低,有避险作用。
只要遇到大跌,什么鬼故事都出来了。其实,涨跌的理由都在那。只是涨的时候,开始说涨的理由;跌的时候,开始讨论跌的原因。
每次大跌后,悲观的人,都在计算自己亏了多少;而乐观的人,则在盘算未来有多少赚的机会。
在我看来,现在是很好的时候。
大部分人的投资亏损,都是在牛市造成的。他们被情绪性狂欢所吸引,在牛市建立起了幻想和坏习惯,误把运气当能力,错把上涨当永恒,最后到熊市,什么都吐回去了。
相反,在万籁俱寂的熊市,短期很容易被套,但长期看不容易亏。
刚才看到人民币汇率破7了,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2019年8月5日,人民币汇率破7,当日大盘大跌1.6%,我写了篇文章叫《最后一跌开始了?》。
下图是当时的走势:
下图是当时文章的部分截图: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也是坚持每天在网络上发文的好处。当一个牛熊后,再看当下行情,总能在过去找到影子。
股市就那么回事,只是当局者迷。
所以,每天盯着股价一惊一乍,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这花花绿绿的K线背后,不过是情绪的周期性躁动,而人生只有一回。
当下的市场,跟2019年有颇多相似之处,我们自己呢?跟2019年相比,若思想和认知上没有明显的成长,就太对不起这几年的时间了。
此时的最佳策略,就是定投+读书。
刷一条微博,需10秒,能得到作者半小时的思考成果;看一篇文章,需10分钟,能得到作者3天的思考成果;阅读一本书,需10小时,能得到作者10年的思考成果。
还有什么比阅读更划算的事吗?
我们都会遇到困惑,有人讳疾忌医,掩耳盗铃,还有人则将问题归咎于外界,而读书人的做法是,主动去寻找答案。相信我,你的所有困惑,前人都遇到过,在书本的某个角落,一定存在着深刻无比的解答。
如何读书才能收获更大呢?
我的建议是:阅读前不可有己见,阅读后不可无己见。
即读书前,先清空脑中已有的偏见,然后阅读才会有更深的感悟。读书后,要擅长独立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形成自己的见解。
曾经我的最大困惑是,要读的书太多,时间不够。就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后来才明白,我干嘛要读那么多书呢?读书的目的是思考后形成见识。如果能有深刻的思考,哪怕只读一本书,也就够了。
读书重质而不重量。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