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菜》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哲宗绍圣三年,苏轼被贬到惠州,在此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面有个“小引”,说他向一位姓王的参军借了不到半亩的土地,在上面种菜,一整年内,和儿子苏过的三餐菜肴都充足了。有时半夜喝醉了,想找些菜解解酒,就到菜园子里,摘采蔬菜煮食,带着泥土的芬芳,含着饱饱的霜露水气,即使是上等滋味的肉品也比不了。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入秋以来,随着霜露的普降,东园里的蔬菜长得十分茂盛,萝卜、芥菜可说是儿孙满堂了。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何曾,是西晋权臣,史书记载他“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即一顿饭要花掉上万钱,却还说没有值得下筷子的东西。
我和晋代骄奢无度的何曾同样都只求腹中一饱,不知他何苦来的,非要吃鲜鸡肥豚不可。
知足常乐。智者的特点在于,在物质生活上很容易知足,却又绝不满足于仅仅过物质生活。相反,正如伊壁鸠鲁所说,凡不能满足于少量物资的人,再多的物质也不会使他们满足。
一个人只有一副身躯,真正需要和能够享受的物质,终归是有限的,多出来的部分只是奢华和摆设。超跑男,和烧烤摊上的金链汉子,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内在的贫瘠,需要外在的装饰。
昙花一现,流星一闪。哪朵花不是昙花,哪颗星不是流星?有哪一只蚂蚁死了还能复活?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死亡时,不管他能否得到答案,他都已经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维度。因为,认真地思考死亡,我们就能够发现生命中很多的荒谬;发现了这些荒谬,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开这些荒谬。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快乐。而快乐终究属于精神范畴。
想通某件事的本质,是一种快乐;看到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文章,是一种快乐;顿悟生活真谛,心生酣畅淋漓之感,更是一种快乐。
相对于物质上的快乐,哪一种更持久?哪一种更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我喜欢傍晚去公园散步,黄昏令人百看不厌。落日余晖下,云朵被染成五彩,像喝醉了酒一样。此时,我总能想起徐志摩的诗: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有诗,有景,有闲,道不尽的惬意、从容。
还有一年的夏末秋初,我跟朋友走在空旷的草地上,在巨大的圆月下,天地间只有我们二人。早已不记得聊了什么,但这份超凡脱俗的意境,至今犹记,念念不忘。我们一生中,总有几个难忘的时刻,其余的时候都是在和它比较。
这些事,似乎都与钱无关。
钱就像是公路旅行时,车里的汽油一样。我们当然不想把油用完,油固然重要,但旅行的意义,绝不是去沿途的每个加油站打卡。
如果你不按你想的去生活,那么终有一天,你就只能按你生活的方式去想。
------------------------------------------------------------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