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
有人解释是,学习最高明的学问,才能没有忧愁。但我不认同。
绝,甲骨文像丝束被刀切断,本义是隔断、切断。要到很久以后,才出现绝技的引申意思。
绝学,就是绝去所学,把所学的东西一点点放下,回到人最本然的状态。
不少人认为这句话有点突兀,主张把它放在19章后面,因为从句式看,似乎跟19章更搭。但值得注意的是,“绝学无忧”这章在郭店楚简中,是紧接着后面的48章,这样看意思就很清楚了,逻辑也通顺。
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知识从何而来?
靠的是学习,做加法,一步步积累,即为学日益。但修行靠的是做减法,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去掉偏见、执着,抓住事物的根本。
比如,常有新手问,想学投资,该读什么书?
我说,刚开始要如饥似渴,把所有经典的书都读一遍,什么不懂就学什么,MACD不懂就必须研究明白,PE不懂就看PE,基金不懂就学基金。
当你把所有东西都看懂之后,就要做减法了,抓住投资的根本,不断舍弃无用的表象,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策略。
再比如,有人迷信人脉,研究各种交朋友的技巧,天天都有应酬。但等需要帮助时,没几个朋友伸手。
其实,人脉的本质,是交换价值。当你对别人有价值,对别人有用,别人会抢着过来帮你。明白本质后,就会放弃所有的奇技淫巧,转而专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值钱。
绝学,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是唯唯诺诺,表示恭敬;阿,是大声呵斥,表示怠慢。它们的差别真的有那么大吗?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帛书本: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与恶是相对概念,帛书本更准确。即美丽与丑陋,真有那么大差别吗?
老子是用反问的方式,强调它们没有多大区别。对同一件事,永远有人赞美,有人反对;有人认可,有人非议;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丑。
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评价。但这些评价,并不代表这件事的本质,它只是评价者的态度。
《维摩诘所说经》说:善与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与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唯与阿,美与丑,是差别不大,但当它们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则,我们就要遵守规则,否则就会招来灾祸。
就像投资一样,我们永远不知道市场会极端成什么样。虽然大众常是错的,但也不要低估了大众的疯狂。敬畏市场,谦虚谨慎。
我们要尊重社会价值体系,理解他人的看法,和光同尘,不要太标新立异,不要愤世嫉俗,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感觉,永远像普通人一样活着。
苏轼有句“万人如海一身藏”很贴切,指在茫茫人海的京城里藏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即大隐隐于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什么人最讨厌?
自认为高人一等,爱炫耀自己的聪明,对别人冷嘲热讽。这样的人哪怕有学识,也是个作死的杨修。身边要是有这样的人,肯定会让所有人都反感。
荒兮,其未央哉。
荒,空间上荒远,广大。未央,时间上没有尽头。
世界广袤无垠,没有尽头,有边际的是人的观念。世界很大,五彩缤纷,丰富多彩,没有哪条路是必须走的,别被观念限制住自己,不可着相。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太牢:是天子才能享受的祭祀,是最上乘的供养。
熙熙攘攘的人群,人头攒动,就像吃席子一样热闹,就像春天登台观景一样高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人追名逐利,四处奔波,忙得不亦乐乎。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未兆:没有征兆,尚未开始。就是最初的状态,没有分别心,有各种可能。
不会笑的时候叫婴儿,会笑的时候叫孩。婴儿之未孩,就是婴儿还不会笑,是原始本初的样子。
每个人都很焦虑,担心被时代抛弃;每个人也都很紧张,害怕错失良机。而得道者淡泊无为,非常淡定,就像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
就像《论语》中所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儽(léi)儽兮,若无所归。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郑,郑人相孔子,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跟这里的“儽儽兮,若无所归”类似。
儽儽兮:垂头丧气、疲疲沓沓的样子。
若无所归:好像无家可归,无处可去,没有目标。
世俗之人追求物质享受,声色货利,都非常兴奋陶醉,一门心思要搞钱。但得道者对这些没兴趣,懒懒散散的,在众人眼中,像一个没有目标,没有归处的流浪者。而实际上,他的内心比谁都充实。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的家在心里。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拥有很多东西,房子车子票子,在现实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他们永远不知足,总想要更多。
他们一窝蜂挤在那条路上,互相竞争、拥挤、推攘、践踏。前面有什么?不知道。反正大家都朝前赶,肯定错不了。
而得道者悠然独行,不慌不忙,像是被世界遗弃似的,走着自己的路,没人同他竞争。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捡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得道者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他能看到整个大海,比热闹的人群看得更完整。
我愚人之心也哉。
愚,不是愚蠢,而是质朴简单,返璞归真,初心不改,保持原始的状态。比如愚公移山,就是个质朴的老头。
关于先秦时的“愚”,在2022年2月26日文章《战争的艺术:死地则战》中有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
关汉卿有一首曲说:“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这是看透一切后,还归于素朴的心境。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沌沌兮:混沌。
昭昭、察察:分辨能力强,能看出事物之间细微的差别。
昏昏、闷闷:糊里糊涂,分辨不清。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而老子刚好相反,世人都明明白白,自己却糊里糊涂。
众人都很聪明,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什么都算的明明白白,分得清清楚楚。而老子却好像什么都无关紧要,难得糊涂。
太精明的人,没人喜欢跟他交往,都防着他。太精明,也容易对小事斤斤计较,分毫必争,吃点亏就气死了,导致没有格局,忘记更大的战略。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海,是老子很喜欢的一个词,它是百谷王,是最低下的地方,是众流之所归,意味着谦卑,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飂,是高风。
胸襟像大海般宽广深邃,内心像风一样自由,不受羁绊。
这里的“无止”,是不停,无休止,似和《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无住”两字相通。所以,无止,即无住,无执,就是心不要凝滞,不要被所思所虑所蒙蔽。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注: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众人都有所作为,唯独我不愿去做那些世俗之事。世人嘲笑我太顽固,是个没见过世面的鄙夫。
如果陶渊明放在今天,应该也会被不理解和非议。你干嘛放着官不做,跑去种田呢?你过得那么清贫,连老婆孩子都跟着受罪,何苦呢?
不被理解,饱受非议,是得道者的常态。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快乐。但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别人的理解就痛不欲生的人,只是个可怜虫罢了。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苏辙注:譬如婴儿,无所杂食,食于母而已。
我跟别人不一样,根本在于贵食母。母是本,是根,是道。
试想,婴儿躺在母亲怀中,吸食母乳的画面,是多么的安详、天真,因为他正在吸食着生命之泉。人和道的关系,正是如此。
绝学之所以无忧,并不是无知或不学,而是因为贵食母。他回归于道,抓住事物的根本,摆脱了各种表象的束缚。
本章是成功投资者的写照,也是得道者的自画像。
本文完~
------------------------------------------------------------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