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少人在聊某基金经理离职,都比较担忧,怕自己也碰到。
其实,基金经理的离职,是常见的事,每年都有很多。是不是他离职了,基金就垮了呢?
明显不是。
比如,一代公募一哥是王亚伟,他的代表作是华夏大盘精选,2006-2012年,近6年时间收益687%,走上神坛。后来做私募去了,一直不温不火,光环不再。
下图是华夏大盘精选的收益走势,2012年后虽然没有太逆天的走势,但基本上有大行情都能抓住,并没有因王亚伟的离职而没落。
相反,我认为,王亚伟若不离职,后面也很可能做不出太突出的业绩,因为他后来做的私募的确一般。
二代公募一哥是任泽松,他的代表作是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这只基金从2013年的净值1附近,到2015年牛市顶点,最高涨到7.6。
任泽松的问题是,没有在巅峰期及时离职,后来创业板潮水褪去,他也饱受争议,在2018年6月离职了。
离职时,也是该基金的历史底部附近,随后虽多次更换基金经理,但该基金收益持续上涨,一直到2021年8月见顶,涨了150%左右。
任泽松离职后也去做私募,私募业绩也比较一般,现在很多新人投资者都没听过他。
人性是热衷偶像崇拜的,各个领域都追捧偶像。最近业绩做得好的基金经理,自然就成了追捧的对象。
但我想说的是,时势造英雄。是市场大涨,造就了明星。创业板大涨,造就重仓押中创业板的明星;蓝筹股大涨,造就价值投资明星;某个行业的大涨,也会造就少数押中行业的明星。
而当行情退潮,也就是英雄落幕之时。
因明星能带来销量,基金公司必然会大力宣传明星。但其实,有不少基金公司一直在努力降低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现在宣传基金时,不光会强调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更会强调基金公司的投研支持。
我的观点是:
1、基金经理没那么重要,短期非常亮眼的明星,大多是运气使然,重仓抓住了一两波大行情。
就像富不过三代,二代和三代从小哪怕受很好的教育,也不骄奢淫逸,但他们最多是守富,而很少能创造一代那种辉煌。不是说二代三代能力不行,而是一代的成就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时代给的,是运气,这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名气和光环,很多都是泡沫,是用来忽悠人的,若入戏太深,迟早吃大亏。它就像是给弹簧加力,装得越狠,收获的掌声越多,最终出糗的可能性就越大。
2、只要市场有大行情,绝大多数基金或多或少都能抓住,不要因基金经理离职而担心,换个人也不会太坏,太坏的只有行情。
3、既然基金跟着行情走,干嘛要买它呢?
买指数基金也行,这就减少了基金经理的干扰。而选主动基金,实际上是期待它长期能跑赢指数。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基金最大的好处是,它会不断调仓。很多散户的资金曲线,是长期向下的,他们买到个垃圾股死抱着不放,甚至单只梭哈,深度被套。而基金通过不断调仓,总能跟上行情,几乎很少出现那种长期向下的情况。
之所以我们敢越跌越买基金,就是因为它会调仓,最终迟早走出微笑曲线。而我一直不建议越跌越买股票,就是因为容错率低,若看走眼一次,就容易万劫不复。
如何提高容错率?
无非就是分批,分散买基金,始终把“买错了怎么办”放在第一位。
最后,分享一段以前朋友圈发的话:
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见过太多的所谓股神,好景不长,从山顶直落地面。然后才知道,离开了牛市,你什么都不是。
我们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大级别的周期运动给你带来的机会。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等待大级别的机会,人的一生能抓住几次就足够了。在大级别的机会面前,一切细枝末节的纠结都是小家子气。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