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便聊聊。
1、道理。
《苏菲的世界》中说:世间有两种真理。一种是表面的真理,与它相反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另一种则是深层的真理,与这样的真理相反的说法却是对的。
一个听起来有道理的想法,可能还有相反的一面。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俗话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俗话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俗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正面和反面都有道理,该听谁的?
真相是,任何方向走到极端,都是错的。要找到合适的“度”,过犹不及。正面和反面的道理都要懂,然后才能找到平衡,左了就往右一点,右了就往左一点,这才是理性的态度。
比如,有人崇尚市场经济,就认为任何事都应该让市场自己解决,不要干预;有人热爱传统文化,就要全盘接受,哪怕糟粕也不允许质疑;有人喜欢国外,哪怕国外的缺点也粉饰为优点。这些都是走极端,被自己的观念困住了。
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是否做它,不是看它好不好,而是看你是否愿意接受那个代价。
但世界是复杂的,未来充满迷雾,搞不清代价怎么办?
实干家做事,很多时候没有谋定而后动,而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先小规模试错,根据结果反馈,再决定是否扩大投入。
2、儒家。
网络上,批评儒家的声音挺多,但这些大多是没读懂的,甚至没读完,都是用一些被灌输的成见在评价。
儒家思想大概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生哲学,一部分是“正治”哲学。关于人生哲学,大多数都是可取的,比如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不会过时。关于另一部分,则时过境迁,肯定有过时的。
不过,有些批评是冤枉孔孟了。
有人批评董仲舒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孔子和孟子都没有这样的观点。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離。
孔孟的君臣关系,实际上更加平等,更像是现代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反而是韩非子说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再比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很先进的思想,经常被有意无意的忽略,特别是中间那句“社稷次之”。
很多认知若不深入研究,都有成见存在。
做投资,最复杂、最困难的,并不是必须精通什么,而是必须撇开自己对市场已有的成见。让你大亏的,一定是你认为最有把握的投资。
投资的另一大作用,是帮我们理解人性,更容易看明白很多事。
你得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同时也得有纠正自己观点的勇气,不可固执己见。
3、电视剧。
垃圾影视剧看多了,人容易变傻。因为商业化的影视剧为了迎合大众简单化的意淫思维,总是在贩卖一些简单化的思维模型。
一旦习惯这种思维,人不仅会变傻,还会变固执,要摆脱影响,需花费很多时间和代价。
另外,影视剧会突出生活中比较戏剧性的1%,而忽略99%的枯燥无趣和等待。大脑若习惯了这些,现实生活中容易失去耐心。
晚安~
------------------------------------------------------------
作者:布衣书生走天下
公众号:moneylife1818 | 复利人生
微博:布衣书生走天下